1279唐宋窑龚国标 致力于打造宋韵建盏
千年前,北宋艺术造诣第一的宋徽宗,将建盏之美推到了新高度;千年后,在沉寂了八百多年的建窑重新点火之后,建盏席卷整个中国茶圈,以“黑瓷之乡”著称的水吉重新展现在大众眼中。
“室无瓷不雅,人无瓷不贵”,建盏作为黑釉瓷的典型代表,被瓷坛誉为瓷器珍宝“黑牡丹”。建盏贵在窑变,这是天工与人巧的结合;窑变后的建盏,釉面温润晶莹,被称之为“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艺术”。
建盏的复原,是一代人辛苦钻研的结果,而建盏技艺的传承,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龚国标可以说是传承人中的佼佼者。
窥探光阴,龚国标探寻建盏奥秘
龚国标出生于建阳水吉镇,那个时代的水吉镇,没有遍地的窑口,也没有商业化的建盏产业链。走在大街小巷里,都能听到老一辈们诉说建盏的历史文化,有时也可以欣赏到匠人一次拉成,一刀修成的工艺。
看着匠人们塑造独具匠心的建盏,耳濡目染之下,龚国标立志窥探光阴的秘密,探寻建盏深处的奥秘。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更是为了探寻建盏深处的奥秘,出生于普通家庭的龚国标走上了学习陶艺之路,这是一条不归路,当时的龚国标绝对想不到,一做就是一辈子。条件的艰苦并没有打到龚国标,反而更是历练出坚毅不屈的性格。当年拉胚全靠人力,用一根竹竿手动发力,用惯性转动拉坯,拉一个坯往往需要手工转动数次,过程中也离不开脚踩,手脚磨出水泡和血都是常态。
从一抔泥到一只精美的建盏,龚国标享受人泥合一的过程。在速度中,严格掌控力道,各种造型手到擒来,要求圆、正、平,丝毫不得马虎,一步到位。这些看起来毫不费力的十三道工序背后,都是龚国标日复一日地练习结果。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或优或劣,全凭天意”,说得正是建盏窑变的稀缺与难得,变幻莫测的釉彩,令龚国标深陷其中,无可自拔。秉持着还原宋盏的匠心,龚国标精益求精,他坚信,只有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做精一件事,才能做出一流的作品。坚持使用原矿原釉,严格把控原材料的选用是龚国标的原则,数十年的沉淀使得龚国标深耕于建窑建盏行业,代表作数不胜数。
建盏器型经千锤百炼后基本不变,大致可分为束口、撇口、敞口和敛口四类;釉上的亳纹类型不胜枚举,比较著名的有金、银、蓝、绿、红、褐等各色免毫,有金银油滴斑,有曜变斑,有西瓜纹,有点彩珍珠斑,还有描金银彩,不一而足。
联合创立唐宋窑,致力于打造宋韵建盏
建盏始于晚唐,兴于宋,衰于元,至此停烧,断代800余年。建盏迄今为止有近千年的历史,为宋代八大名瓷之宋代皇室御用茶器,宋人爱茶,烧制出了别有韵味的建盏;今人爱盏,传承了古人的瓷韵盏语。
在建盏界深耕多年,龚国标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好友,秉承着相同的理念——传承古人的瓷韵盏语,一见如故的契合促使他们共同创立1279唐宋窑品牌,倾力打造具有强烈历史沧桑感的宋韵建盏。
1279唐宋窑,本着传承唐宋茶盏文化,与建盏领域众多资深专家、优秀匠人长期合作,用“时光造物、时光守护、时光伴随”的理念,专注于建盏产品研发生产、作品展示推广,共同维护推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盏”。坚持纯手工制作,从一窑的成品中筛选,挑选出3%—8%的上乘作品献给客户,为了保证作品的安全性,每批次产品都经过权威部门检测,符合国家标准才上线销售,除了出厂检测,定期还会深入市场进行抽样检测。
在严要求和高标准下,1279唐宋窑的作品受到大众喜爱:厚重古朴的兔毫,在盏中变幻出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精神享受;古色古香的油滴盏,秀雅溢趣,给人以质朴的美感,具有精深的工艺制作水平;乌金摆脱了前代黑釉的呆板干涩,其釉面表层或隐约开片,或是口沿一圈短毫,不一而足。
上一篇:陈志华:耳濡目染多年实践摸索 选择柴烧心之所向 下一篇:“我从新疆来”新媒体平台五周年年会在京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