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王飞跃:区块链赋能小众经济 良性通证必不可少



【嘉宾简介】王飞跃,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经济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曾任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1998年作为国家计划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引入海外杰出人才之一回国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系统、社会计算和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和控制。

王飞跃:区块链赋能小众经济 良性通证必不可少

【核心要点】

中心化运营和分布式实现并不是矛盾的。这就是为什么银行、金融这些极为中心化的行业会首先将区块链技术纳入他们的体系。一般来说,采用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运营系统,其成本会降低到常规系统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

但缺失激励层的所谓“无币区块链”只是相当于一辆比马车设计精巧但没有油而无法上路的汽车。良性的通证经济和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将会是区块链系统必不可少的要素。

滴滴或Uber的实质都是车辆在移动通信平台的租赁,区块链版本的打车应用至少在2015年就已经出现,现在主要的阻碍是区块链技术尚未成熟。具体如何判断一个项目是否靠谱,要看发币目的。任何以割韭菜为目的的项目都是不靠谱的,如果是传统营销模式的区块链创新,则是靠谱和值得鼓励的。

无币区块链相当于“马拉汽车” 良性通证经济必不可少

金融界:您在文章中指出,区块链终究只是一种底层技术,其技术价值并不一定能创造足够大的社会价值,真正能让区块链实现价值转换的,是具有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通证与通证经济体系。那您如何看待“无币区块链”?

王飞跃:我们提出的区块链六层模型中把区块链基础架构自底向上分成了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其中,激励层对应区块链系统中的通证经济。如果将区块链系统视为一辆汽车的话,那么数据层相当于基础硬件配件、网络层相当于电路和油路等传导系统、共识层相当于最核心的引擎和动力系统、激励层相当于汽油和润滑系统、合约层相当于高级自动化功能,而应用层则是具体的使用场景。

由此可见,缺失激励层的所谓“无币区块链”只是相当于一辆比马车设计更为精巧但没有油、无法上路的汽车,不能应用于无信任的公有链环境,而只能在半信任环境的联盟链甚至是全信任环境的私有链中使用。因此,如果做个比喻的话,无币区块链相当于“马拉汽车”。要使汽车服务于千家万户,就必须有汽油和润滑系统。

从这种意义上讲,只有集成激励层的通证经济,才能使得区块链真正应用于共有链环境,才能激发社会群体的积极性、形成所谓的DAO、才能涌现出社会智能。因此,良性的通证经济和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将会是区块链系统必不可少的要素,是流通在未来区块链和智联网上的智能介质。

当然,存在就是合理,无币区块链作为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系统的折中,在中国也有存在的土壤和实现的价值。

毕竟,中心化运营和分布式实现并不是矛盾的。这就是为什么银行、金融这些极为中心化的行业会首先将区块链技术纳入他们的体系。一般来说,采用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运营系统,其成本会降低到常规系统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对于任何盈利性的组织,这都是非常有吸引性的。能源和电力行业也是一样,联盟链、私链等完全可掌控的区块链,将会为经济管理提供革命性的革命和效率。

“发币目的”是判断项目的标准 传统营销模式的区块链创新值得鼓励

金融界:有专家指出,区块链是严肃小众的领域,面向大众的项目基本都有问题,您认同吗?

王飞跃:这个问题非常关键。没有必要纠结于大众化,与大家的直觉正相反,非常意外地,区块链赋能的是小众经济,这也是前段时间一位区块链从业者的观察和切身体验。区块链的灵活性与高效性,使得众多小众经济圈迅速形成。且不同于移动网络经济时代,区块链下的各个小众经济圈之间是共存共荣的关系,而不是大鱼吃小鱼的关系或者竞争关系。因为社会是多样的,社会的需求也是多样的,各行业单一性经济无法支持这种多样性需求,但是,区块链可通过提高社会效率,赋能多样性经济,促使更多姿多彩的小众经济形态出现,这也是区块链给予的意外收获。

目前,国内区块链领域还是产业领先、科研相对滞后,导致市面上的项目因为缺乏理论支持而有问题。与国外注重理论研究相比,国内产业领先、应用场景丰富,现阶段完全由市场实践驱动。而学术研究方面,与国际区块链研究加速发展的态势相比、特别是国际上不断涌现的高质量工作论文和白皮书相比,国内区块链研究虽然已从2015年学术论文的“不毛之地”发展为目前的“辽阔草原”,但仍缺乏高质量、引领性的学术研究和模式创新,距离“茂密森林”尚有不小的距离。

具体如何判断一个项目是否靠谱,要看发币目的。任何以割韭菜为目的的项目都是不靠谱的,如果是传统营销模式的区块链创新,则是靠谱和值得鼓励的。

打车链早已存在 但滴滴事件并非技术问题

金融界:滴滴乘客遇难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据说已经出现可以替代滴滴的区块链打车应用,是真的吗?这类技术未能普及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王飞跃:目前确实有区块链版本的打车应用,而且至少在2015年就已经出现,类似的应用包括Lazooz和Arcade City等(注:我们2016年Towards Blockchain Based ITS文章曾经专门作为一个案例介绍)。这些应用主要致力于搭建一个去中心化的交通共享经济平台,解决滴滴或Uber这类中心化系统可能存在的价格操纵等问题。

以Lazooz为例,任何用户都可以在其手机或移动设备上安装Lazooz这个DAPP,成为区块链系统的矿工(Road Miner);所有的共享拼车数据都会被去中心化地验证和存储在Lazooz区块链上,矿工们采用Proof-of-Movement共识算法、行车过程中使用Lazooz的里程越多,挖到的Token(称为Zooz币)越多,为系统贡献的数据也越多;整个系统并不存在滴滴这样的中心化平台,而是由所有矿工和用户通过投票来达成重大决策。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区块链应用,也是未来社会交通和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

至于为何没能大规模推广,现在主要的阻碍是区块链技术尚需进一步成熟,系统开发也需进一步完善。当然,滴滴事件本质上是人的问题、而非技术问题。区块链技术并非万能。

金融界:您指出,区块链可以将注意力和吸引力变成商品,能否具体给我们科普一下如何实现?这是个理论构想还是已经付诸实践的案例?

王飞跃:这种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当一种ICO发行时,必定是依托于某种极其吸引人眼球的新的价值理念或愿景,这就是将注意力和吸引力转换为商品。而发行ICO的机构或组织,如果技术、经济或政治基础越坚实,往往ICO价值就增长越快,这就是把信任转化为商品。当前数以千万计的ICO无一不是利用这种原理。

公司越大、ICO越可靠,做一个极端的假设,如果美国或中国国家发行ICO,会怎样?

人们的认知尚局限于比特币系统 技术进步已经极大地提高了区块链效率

金融界:市场上很多人认为,区块链是一种很笨的技术,需要多节点备份数据,所以它是效率低下的。为何您在文章中指出这是一种“高效”的技术呢?

王飞跃: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区块链技术在去中心化程度和安全性方面超出现在的中心化系统,则必然在某些方面做出让步,主要体现在效率。区块链业界有一个基本共识就是所谓的“不可能三角”,即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程度、安全和效率不可得兼。因此,与主流中心化系统相比,区块链技术的效率的确不高。然而,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会极大地提高整个社会、组织和企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效率,主要体现在提高数据安全性、降低信任成本、利用智能合约实现管理/法务/财务自动化。从这种意义上讲,区块链是“高效”的技术。

同时,关于区块链性能低下的观点,大多还是局限在对比特币系统的认识不足,实际上现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非常快,各类新型共识算法使得区块链系统不必依赖高耗能低效率的工作量证明过程,而各种新型数据结构(例如有向无环图DAG和哈希图HashGraph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区块链的并行程度,这些都已经极大地改进了区块链的效率。

未来,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仍然会存在,但我相信技术的进步会使得不可能三角的帕累托边界Pareto Frontie极大地拓展。换句话说,与当下相比,未来的区块链会同时更加安全、高效和去中心化。技术本身并无“聪明”和“笨”之分,能够解决问题的技术就是好的技术。

金融界:您喜欢玩游戏吗?您说的平行智能系统是否就是一种类似游戏的虚拟验证系统吗?现在市面上的区块链项目(例如以太坊)都只能通过硬分叉实现升级,或者都只能采取真人进行产品试验,您提出的平行智能试验方法,何时才能普及?

王飞跃:平行智能就是游戏的科学化、常态化。平行区块链就是平行智能在区块链技术中的应用。未来每个实际上线的区块链系统,都必须有三类人工的区块链系统与之伴生,一类是实时采集和记录区块链系统大数据的“记录型态”区块链、一类是超前预测和分析区块链系统演变趋势的“预测型态”区块链、一类是与实际区块链系统平行共生、协同演化,随时指导和优化实际区块链系统的“引导型态”区块链。有了这三类人工区块链,就可以引导实际区块链逼近人工区块链,而非反之。

普京对美国科学的长期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