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美宽松货币政策终近尾声



  美联储在本周举行的货币政策例会上,不出意外地再次加息25个基点;但在货币政策声明中,删除了“货币政策立场仍然宽松”的措辞。今年距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已整十年,为应对危机而创设的宽松货币政策终于走到了尾声。

  在9月26日的货币政策例会后,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2%-2.25%,这是今年的第3次加息,也是2015年12月启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的第8次加息。

  美联储稳步加息,其底气在于美国经济强劲、就业充分、通胀温和。在本周政策例会后,美联储将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上调至3.1%和2.5%,高于6月时预测的2.8%和2.4%。

  更为重要的是,在本次政策例会后发布的声明中,美联储删去了“货币政策立场仍然宽松”的措辞。虽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利率预期发生改变,但市场分析普遍认为,删去宽松措辞或许意味着美联储加息周期已接近尾声。

  按照美联储预计,今年12月还将加息1次,2019年将加息3次,2020年将加息1次。根据美联储发布的利率中值预测,到2020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将升至3.4%,此后美联储将不再加息。

  加息周期接近尾声,是因为目前美国的利率水平已开始越来越趋近于美联储预计的中性利率水平。所谓中性利率水平是指既不刺激经济、也不抑制经济的利率水平。目前,美联储官员预计的中性利率水平在2.5%-3.5%之间。 

  对于美联储的加息决定,美国总统特朗普“很不高兴”。“我宁愿偿还债务或者做其他事情,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他在纽约举行的记者会上说,“然而不幸的是,他们又把利率提高了一点,我对此感到不高兴。”

  这并非是特朗普第一次表达不满。此前彭博社曾报道,特朗普在一次募捐活动上抱怨说,他原本以为鲍威尔会是个支持低利率的美联储主席,却没想到他的提名人竟然提高利率。

  虽然鲍威尔面对一个常常打破常规、试图干涉美联储独立性的总统,虽然他是美联储四十年来唯一一个没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主席,但得益于两位前主席伯南克和耶伦打下的制度基础,以及美联储200多名经济学博士的专业加持,他只需“萧规曹随”便可。

  虽然总统不开心,但美联储加息之后的市场反应却非常平静,这主要是因为美联储透明的决策流程,令加息预期已经基本被提前消化。按理论,美联储加息,股市将承压,美元将走强。但近期美股依然强劲,而美元自8月中旬以来走势却持续疲软。

  汇丰银行的外汇分析师认为,市场已经提前消化今年9月和12月的加息,甚至明年的加息预期也已被部分消化。加息预期越明确,加息影响的消化期就越长,因而对市场的短期冲击也就越小。

  针对大家关心的美国加息导致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汇率波动的担忧,鲍威尔在本周例会后说,美元走强和全球利率水平上升,确实会给少数拥有大量美元债务和宏观经济脆弱的经济体带来挑战,但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并不面临这样的问题。

  事实也确实如此,美国本轮加息已接近尾声,多数新兴经济体在长达数年的美国加息周期中表现得相当稳健。虽然近期阿根廷和土耳其汇率贬值引起外界关注,但这两个国家都存在严重的内部结构性问题,不应单纯归咎于美联储。

  能看得到的风险就不是风险。美联储加息这个人人可以预见的“风险”,已被事实证明并非真正的风险。2008年危机十年已过,美联储平稳退出宽松政策,全球金融市场总体稳健,这不得不归功于主导应对金融危机的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

  伯南克不仅开创性地运用量化宽松政策应对危机,更为重要的是他系统性地改革了美联储的决策流程,令其规范化和透明化,增加了美联储和市场的沟通,降低了美联储主席个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力。

  伯南克的前任格林斯潘曾有名言:“如果你以为你听懂了我在说什么,那你一定没听懂我在说什么。”格林斯潘总是试图营造货币政策的神秘性,他认为货币政策的威力即在于不可预期性。

  而伯南克所做的恰恰相反,他将美联储决策的变量和方程全部公之于众,不仅稳定了市场预期,更令政治干扰变得不可能。也正因如此,虽然特朗普“不高兴”,但美联储该加息还是会加息。

  在近期多个场合,伯南克都在反思金融危机十年来的教训。虽然过去十年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及逐步退出宽松政策的做法基本获得市场认可,但他担心如今的美国是否有能力应对下一场危机。

  9月在纽约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当年联手应对危机的伯南克和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和盖特纳表达了共同的担忧:美国债务上升、政治分歧加剧、国际合作意愿降低,这些都将弱化美国应对下一场危机的能力。

  三人在《纽约时报》发表的联合署名文章中说:“我们需要确保后代的金融消防员拥有必要的应急能力,以防止下一场着火成为火灾。随着危机的记忆逐渐消失,我们也必须抵制消除安全措施的呼声。”

责任编辑:唐婧




上一篇:意大利预算忧虑令欧/美再破1.16 美元连涨两个季度
下一篇:统计公报:我国对外投资存量规模升至全球第二
普京对美国科学的长期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