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年已完成十次北斗卫星发射 全流程时间缩短1/3
[环球时报报道 赴西昌特派记者 邓孝慈 特约记者 张亦驰]19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北斗三号系统第18、19颗组网卫星,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完成。那么,这两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到底有什么节点意义?中国又靠什么在2018年完成了“十送北斗”的密集发射任务?
据报道,从今年1月12日,长三乙运载火箭搭档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北斗三号02组双星,到此次发射09组双星,11个月时间里,长三甲系列火箭今年已完成的12次发射任务中有10次都是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任务,共将18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顺利实现今年北斗工程的圆满收官。2018年7月以来,已执行7次任务、发射12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发射最短间隔仅17天,创造北斗组网发射历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纪录。
那么,是什么让北斗三号以史无前例的速度组网发射的呢?有专家表示,正是“三个给力”确保了这样的发射速度。首先是卫星给力。近年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针对北斗卫星批量研制特点,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实现了卫星至少60天的完全自主运行能力。通过优化流程,北斗三号在前方发射场的卫星试验人员数量减少近一半、全流程时间缩短近1/3。
其次是火箭给力。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包括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和长征三号丙等)目前已经成功发射94次,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送北斗卫星上天,被称为“北斗专列”。为满足北斗三号系统组网高密度发射需求,科研人员持续技术创新,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适应性、可靠性、安全性都得到大幅提升。
说到底,还是中国航天人给力。卫星系统的科研人员连续作战,“干着发射场的星,管着天上飞的星,操心正在做的星”几乎是北斗人的工作模式。正是航天人的给力,创造了一年“十送北斗”的纪录。
上一篇:美军航母突然驶抵地中海 还有两支航母编队在中国周边 下一篇:一箭五星:中国成功发射试验六号及四颗微纳卫星